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孔子學院
2008-03-20
成立時間:
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原孔子課堂)位于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科學城,于2008年3月簽約成立,2009年7月揭牌正式開始運營,俄方合作機構為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中方合作機構為新疆大學,2011年被評為先進孔子課堂,2018年7月晉升為孔子學院。孔子學院由本部和下設教學點組成,目前共有7個教學點,包括4所大學教學點(新西伯利亞國立經濟與管理大學、西伯利亞管理學院、阿爾泰國立大學、戈爾諾-阿爾泰斯克國立大學)和3所中學教學點(新西伯利亞市112中學、第六高級中學和130中學)。孔子學院本部擁有辦公室2間、教室3間,設有中文圖書室,大部分教學點也都有自己的辦公和教學場地,合計面積330平米。孔子學院自運營以來注冊學員15,000余人,舉辦各項文化活動累計500余場,覆蓋受眾約56,000人次。孔子學院圍繞中文教學、文化傳播和科學研究三大核心內容開展工作:1. 孔子學院始終把辦學規模和質量視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做好教學規模建設的同時,每年定期舉辦針對本土中文教師、新任中文教師和志愿者的師資培訓,定期開展期中教學檢查、評估及相關教研活動。2015年起,受新西伯利亞州教育廳委托,孔子學院每年負責全俄中學生奧林匹克漢語競賽市級賽出題工作,承辦地區賽的賽前培訓、考試及閱卷工作。2. 在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的同時,孔子學院積極舉辦并參與各類賽事活動,倡導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積極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中文人才,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我院學員阿爾喬姆·弗拉索夫斯基、梅麗莎·拜達克、葉戈爾·別捷赫金分別在2018年、2020年、2022年“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俄羅斯賽區決賽中奪冠。2021年10月,孔子學院還成立了“知之”大學生俱樂部。3. 2015年以來,孔子學院以“絲綢之路”為主題,每年舉辦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線上+線下),多國學者、教師參會,促進了各方的科學研究和交流互鑒。此外,孔子學院重視培養青年學者,與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人文學院連續多年聯合舉辦大學生國際學術論壇(漢語分場)。孔子學院已成為西伯利亞地區中國語言文化傳播的窗口,將繼續以中國語言文化為抓手,更加注重提質增效,繼續利用各方資源,發揮自身優勢,繼往開來,為中俄兩國文化交流做出更多貢獻。